产品管线
产品管线

更精准的靶点选择性

奥布替尼 仅对BTK 有>90% 的显著抑制作用, 而对其他激酶并无明显抑制作用

1

良好的PK/PD 特性及更佳的靶点抑制

奥布替尼片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, 因此可以实现:

低剂量下每日一次给药

血液中近100% 的24 小时BTK 靶点抑制

2

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

3

2020年12月25日,奥布替尼在中国获批用于复发/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(CLL)/小淋巴细胞淋巴瘤(SLL)患者,和复发/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(MCL) 患者的两项适应症。此外,奥布替尼还在积极拓展其在肿瘤及自身免疫领域的其他适应症,包括边缘区淋巴瘤(MZL)、中枢系统淋巴瘤(CNSL)、华氏巨球蛋白血症(WM)、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(DLBCL)以及多发性硬化症等。

奥布替尼是一种口服BTK抑制剂,与BTK不可逆结合,诱导下游激酶失活和细胞死亡。奥布替尼的骨架中心为一单环,而非稠环。我们相信奥布替尼的高选择性源自于这一独特的结构,这将导致更少的可能导致治疗中止的非靶向副作用。

酪氨酸激酶(BTK)的作用

BTK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,在B细胞抗原受体(BCR)的信号传递中起着关键作用。BCR信号通路对淋巴瘤中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至关重要。BTK抑制剂选择性地阻断BTK激酶活性、通过调节信号通路干预B细胞发育,从而控制各种B细胞恶性肿瘤的致癌进展。

BTK不止在BCR信号通路,也在巨噬细胞Fc受体信号通路中方发挥作用,而B细胞和巨噬细胞是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发病机制的两个主要细胞类型,因此BTK抑制剂有望被开发成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(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)的一类新药。

奥布替尼的临床进展

奥布替尼获美FDA批准开展治疗多发性硬化症临床II期研究

多发性硬化症(MS)是一种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,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异常攻击神经细胞周围的髓鞘,引起炎症和组织损伤,破坏大脑、视觉神经和脊髓的正常功能。这种损伤可引起肌无力、疲劳和视力损伤,并最终导致残疾。大多数MS患者在20-40岁时会开始经历首次症状,使该疾病成为年轻人非创伤性残疾的主要原因。
根据多发性硬化症国际联合会(MSIF)发布的数据,目前全球超过280万人罹患多发性硬化症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的分析数据,全球MS市场规模2018年达到230亿美元,并预计到2030年达到489亿美元。
BTK作为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中的一个关键激酶,对B淋巴细胞、巨噬细胞及小胶质等参与MS病理过程的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都很重要。因此,BTK抑制剂有望为M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颖的治疗选择。

奥布替尼的联合疗法

基于奥布替尼临床上显示出的良好的安全性数据,公司将开发有效的联合疗法。

目前已经在中国开展了Orelabrutinib与新一代CD20抗体MIL62联合的临床I期,用于治疗FL患者,并计划探索与BCL-2和PI3K抑制剂等药物联合治疗其他B细胞恶性肿瘤。

我们正在开发的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的高效选择性pan-FGFR抑制剂。ICP-192是pan-FGFR抑制剂,具有独特的结构,以有限的体内药物暴露量取得高抗肿瘤疗效。

我们将首先展开携带FGFR2融合的胆管癌和FGFR2/3基因异常的尿路上皮癌的扩展研究。我们计划收集更多的数据,以评估ICP-192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治疗药物联合使用作为FGFR突变患者的潜在治疗选择。

 

   

 

泛FGFR的作用
  • FGFR 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,包括 FGFR1-4四个亚型,在调节细胞增殖和细胞存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。
  • 选择性地结合并抑制FGFR的泛FGFR抑制剂可以阻断FGFR相关信号通路,从而控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死亡。
ICP-192的临床进展
进行中的临床试验

I/IIa期研究以确定实体瘤患者的MTD和/或OBD与PK/PD

耐受性良好, 无治疗相关的剂量限制性毒性
暴露量的增加与剂量成正比
8毫克剂量(每天一次) 治疗时血浆浓度超过治疗性浓度
8毫克或以上剂量 (每天一次) 治疗时可观察到PD指标
计划中的试验
具有FGFR融洽的胆管癌患者
具有 FGFR 2/3 基因突变的尿道上皮癌患者
对具有FGFR 突变的其他实体瘤在美国进行扩展试验

ICP-723是第二代泛TRK小分子抑制剂,用于治疗携带 NTRK 融合基因的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,包括乳腺癌、结直肠癌、肺癌、甲状腺癌、软组织肉瘤等,以及对第一代TRK抑制剂产生耐药的患者。

 

 

泛TRK的作用

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(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TRK)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(RTK),包括TRKATRKB TRKC 三种亚型,分别由NTRK1NTRK2 NTRK3基因编码。TRK 主要在神经细胞中表达,通过与内源性配体-神经营养因子结合,激活相关信号通路,发挥调节细胞分化、增殖、存活和痛觉感知等生理作用。

ICP-723的临床进展

正在中国开展I/II期临床试验以评估ICP-723对治疗晚期实体肿瘤的安全性、耐受性及PK特性。在I期剂量递增研究中,两组患者(12毫克)已完成给药,所有患者均无发现和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(SAE),也没有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(DLT)。第3组患者的剂量递增至3毫克,并已招募NTRK基因融合患者作有效性评估。

本网站使用cookies以及类似技术,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推荐。继续浏览本网站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及隐私政策中描述的类似技术。